8月13日,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起草的《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商品召回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公告》,向社会发布。对于进一步规范车企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和用,此份征求建议稿将会怎么样发挥用途?此外,在保障安全方面,还有增加了什么规范内容?
文件特别把软件升级的需要纳入其中,针对的是目前的什么问题?将来又怎么样避免安全隐患?
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熊璐:汽车达成自动驾驶后,可能存在多项功能,或企业前期设定的某些商品功能存在缺点。企业未能深究这类缺点的根源并予以上报,而是可能通过OTA方法将问题掩盖。除此之外,在目前市场环境下,企业持续进行OTA升级,其新增功能可能也存在缺点。缺点出现后,企业又通过后续的OTA升级来掩盖前次升级的缺点。此次新规旨在规范企业的OTA行为,其目的正是预防企业无序角逐,在缺少充分验证的状况下,升级汽车软件功能,最后致使新功能仍可能存在缺点。此次针对OTA的规范行为,能够帮助降低乃至预防企业此类无序的OTA升级行为。
怎么样看待加大对驾驶员员的培训?
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熊璐:加大驾驶员培训很有必要,传统驾校教授的是传统汽车驾驶技能。将来,无论是辅助驾驶系统还是自动驾驶系统,第一需要驾驶员打造用这类系统的安全意识。驾驶员不应盲目信任辅助驾驶系统能处置所有情况而放松监管。因此,培养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最重要任务。
第二,将来的辅助驾驶系统或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,会涉及系统与驾驶员的交互操作。比如,辅助驾驶运行中可能发出接管提示需要驾驶员接管汽车。此类交互操作是传统汽车所不拥有、仅存于辅助开车的功能,驾驶员也需学会有关技能。因此,从以上方面均需强化驾驶员培训。
国内在L3、L4、L5的突破上,有哪些优势和劣势?
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熊璐:将来向自动驾驶进一步进步拥有显著优势,主要体目前以下几方面:
产业链优势突出。拥有全球最健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无论是底层的实行系统,还是与自动驾驶有关的传感器、网联系统及控制器,在产业链层面均十分健全且拥有优势。
在全球范围内,中国在自动驾驶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范围拥有最丰富的人才储备,拥有数目最多的有关工程师,构成了强大的研发力量与后盾。
中国车市是充分角逐市场。目前,社会各界对智能网联汽车关注度极高,各类企业正全力投入研发。在此角逐环境下,技术得以迅速迭代,有望在后续技术研发层面位居世界前列。
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:相较于部分国家政策随政府更迭而变化,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进步规划具备长期稳定性。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,国家层面持续拟定并推进有关规划,有力推进了汽车产业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获得目前收获,并正持续推进其向前进步。相信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势必位居世界前列。